人工淚液效果不佳的下一步
您是否曾有眼睛發紅、灼熱、刺痛、異物感、酸澀、發癢、或畏光等的經驗?這些現象都可能是乾眼症的表現 。1
為什麼會有乾眼症 ?
現代生活中的壓力、睡眠不足、長時間盯著電腦和3C產品、以及配戴隱形眼鏡等都可能加重乾眼症的發生。
人工淚液作為首選:
由於種類多樣,使用便利且容易取得,人工淚液常被作為乾眼症的初步治療方法。
為何人工淚液有時效果不佳?
有時候使用人工淚液後效果不如預期仍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若人工淚液的pH 值超出正常眼部舒適的 pH 值範圍以外,可能會導致流淚、或灼燒刺痛感,造成不適。4
人工淚液是透過額外添加的方式補充水分等物質, 因此應至醫療院所經眼科醫師評估,再處方購買人工淚液。
因此需要頻繁使用人工淚液的民眾,或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病人,可選擇沒有添加防腐劑或是改良防腐劑(非BAK)的人工淚液。
有研究顯示相較於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內含的黏稠聚合物可提供更長的眼球停留時間;而凝膠狀的人工淚液,也比水狀產品能維持更久。4 不過民眾如果使用了太黏稠的人工淚液,雖然可減少使用頻率,但可能會產生短暫視力模糊,以及在眼瞼與睫毛處出現殘屑。
因此低黏稠度的人工淚液建議於日間使用 ; 而高黏稠度人工淚液則較適合在過夜時使用。7
選擇合適的人工淚液、藥物
不同類型的乾眼症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淚液過度蒸發型乾眼症(缺油型):這種情況是因為淚液太快蒸發,研究建議使用含油脂成分的人工淚液來減少淚液蒸發。
濕潤度不足型乾眼症:如果是因為淚液分泌不足,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 (ADES))建議可使用促進黏蛋白及水分泌的處方眼藥水。才能有較佳的治療效果。8
人工淚液與天然淚液成分差異
天然淚液:
天然淚液(膜)不僅僅由水構成,它包含三個主要成分,由外而內分別是 油脂層、水液,以及黏液層,各成分間的動態互動有助於維持淚液的穩定性。
其中黏液層的主要成分為黏蛋白,其親水性會增加水分停留在眼睛表面的時間。淚膜覆蓋在眼表保護角膜,是保持眼球舒適與視力清晰的關鍵。9
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則是靠各種化合物,類似”澆水、補水”的概念,目的為暫時緩解乾眼的症狀,並沒有天然淚膜每一層在設計上都有各自的功能與任務,因此無法完全取代天然淚液。10
人工淚液的限制
乾眼症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比如環境因素或內部壓力等。11,而人工淚液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讓眼睛保持濕潤,暫時舒緩乾眼的不適感。4,10。因此如果在使用人工淚液一段時間後,眼睛不適的情形並未獲得改善,建議尋求眼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找出造成乾眼症的成因及類型,以進行適當的治療。
幫助恢復自體淚液的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乾眼症的常見藥物治療主要用途為抑制發炎反應 2,但使用上仍有一些需要注意事項。以下藥物皆為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處方後才可使用:
- 類固醇眼用製劑:適用於短期治療,可幫助緩解乾眼症症狀。若長期使用有可能造成免疫抑制增加感染風險、引發白內障與造成眼壓上升。7
- 環孢素(cyclosporine)類眼用製劑:作為一種免疫調節藥物,具有抑制發炎的作用,可抑制 T 淋巴細胞減輕炎症,恢復淚液分泌功能。一般用於治療重度乾眼症,常見的副作用為眼部可能有灼熱刺痛感。12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還有藥物專門用於刺激自體淚液的生成、讓淚(液)膜恢復健康及穩定性,成為乾眼症的治療選項。6,10目前目前促進分泌淚液的藥物有:
- P2Y2 受體促進劑(diquafosol):透過作用於結膜上皮與杯狀細胞膜上的 P2Y2 受體,以及增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刺激水分與黏蛋白的分泌。Diquafosol 並非透過從外部的補充,而是由自體增加天然的淚液量及穩定淚膜品質,常見的副作用為點用後眼睛有刺激感。13
- Messmer EM. Th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 Dtsch Arztebl Int. 2015 Jan 30;112(5):71-81.
- Nguyen A, Kolluru A, Beglarian T. Dry eye disease: A review of anti-inflammatory therapies. Taiwan J Ophthalmol. 2023 Feb 13;13(1):3-12.
- Semp DA, Beeson D, Sheppard AL, Dutta D, Wolffsohn JS. Artificial T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Optom (Auckl). 2023 Jan 10;15:9-27.
- Che Arif FA, Hilmi MR, Kamal K, Ithnin MH. Evaluation of 18 artificial tears based on viscosity and pH. Malays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0 2. 96-111.
- Abelson MB, Udell IJ, Weston JH. Normal human tear pH by direct measurement. Arch Ophthalmol. 1981 Feb;99(2):301.
- Tsubota K, Yokoi N, Watanabe H, et al. A New Perspective on Dry Eye Classification: Proposal by the Asia Dry Eye Society. Eye Contact Lens. 2020 Jan;46 Suppl 1(1):S2-S13.
- Jones L, Downie LE, Korb D, et al. TFOS DEWS II Management and Therapy Report. Ocul Surf. 2017;15(3):575-628.
- Tsubota K, et al. New Perspectives on Dry Eye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A Consensus Report by the Asia Dry Eye Society. Ocul Surf. 2017;15(1):65-76.
- Pflugfelder SC, Stern M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tear film. Exp Eye Res. 2020;197:108115.
- Pucker AD, Ng SM, Nichols JJ. Over the counter (OTC) artificial tear drops for dry eye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2(2):CD009729.
- Mondal H, Kim HJ, Mohanto N, Jee JP. A Review on Dry Eye Disease Treatment: Recent Progress, Diagnostic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Pharmaceutics. 2023;15(3):990.
- de Paiva CS, Pflugfelder SC, Ng SM, Akpek EK. Topical cyclosporine A therapy for dry eye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9(9):CD010051.
- Keating GM. Diquafosol ophthalmic solution 3 %: a review of its use in dry eye. Drugs. 2015;75(8):9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