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乾眼症藥物的優勢與侷限
乾眼症(dry eye disease, DED)是眼科門診常見的問題疾病之一。研究數據顯示,台灣乾眼症的盛行率高達 30% 以上,而且從在過去 2001 – 2015 年間,乾眼症的年發生率仍不斷增加。其中女性、年齡增長、不良的生活習慣(吸菸、長時間盯著電子螢幕)以及生活在乾燥環境中乾燥(低濕度),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風險。1
乾眼症是 由多種因素造成導致涙膜不穩定的慢性疾病,可能會造成眼表受損使眼睛表面受損,並伴隨著眼部不適的症狀。1
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 ADES)依據淚膜異常的情形,將乾眼症分為以下 3 種類型,每種類型都與淚膜的不同分層有關(淚膜包含脂質層、水層和黏液層):
- 缺油(過度蒸發)型乾眼症:脂質分泌不足或異常,導致淚膜不穩定。
- 缺水型乾眼症:水層物質減少使淚膜不穩定。
- 濕潤度不足型乾眼症:膜相關黏蛋白(membrane-associated mucin)缺乏或異常,導致角膜表面濕潤度不足。
常見的乾眼症藥物3
在診斷乾眼症時,醫師會從多方面進行評估,全面性考量包含患者的眼睛的症狀、瞼板腺的生理狀態、淚膜脂質的質與量等因素。目前治療乾眼症的共識為普遍採用「階段式處置」策略,醫師會依據乾眼症的嚴重程度選擇適合的藥物及其他治療建議。
治療初期階段的乾眼症,通常從低風險且常見的方法開始,如使用人工淚液來補充淚液成分,並建議改善生活習慣和調整生活環境。隨著病情的發展,如果乾眼症症狀加重,醫師可能會採取更進一步的治療措施,例如使用促進淚液分泌的眼藥水或對抗眼部發炎的治療,以達到更有效的緩解效果。
人工淚液:是治療乾眼症常見的一線治療選擇,主要功能是補充眼睛所需的淚液和其他成分。這種治療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且容易取得的優點,市面上也提供了多種配方以滿足不同的需求。4
在選擇人工淚液時,應考慮個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類型:
- 對於症狀較嚴重的乾眼症,通常需要選擇黏度較高的人工淚液,然而,高黏度的藥水可能會有視覺模糊、眼睛黏膩的感覺。5
- 患有瞼板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者,淚液容易蒸發,適合選擇使用含油質成分的人工淚液。3
- 多次型(multidose)的人工淚液,通常含有防腐劑,然而已有研究證明,眼表長期接觸防腐劑可能會導致眼部受損等不良事件,對於已有其它眼表疾病的病人,可以選擇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4
促淚液分泌劑(secretagogues)︰除了上述可以補水或補油的人工淚液, 也有藥物被證實可以改善黏蛋白分泌不足的同時促進水分分泌,例如 diquafosol。6 然而,使用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為點用後眼睛或會有刺激感。13
乾眼症的抗發炎治療藥物
發炎反應是導致乾眼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會破壞眼睛表面環境的平衡並引起眼表的不穩定。透過改善眼部的發炎狀況,可以有效地改善乾眼的症狀。對於乾眼症的抗發炎治療,根據病情發展分為急性期與慢性期用藥:7
慢性期:使用環孢靈素(cyclosporine)眼用製劑,這是一種局部抗發炎、免疫調節劑,用於治療嚴重乾眼症,依照醫師指示可與人工淚液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8。目前在台灣,環孢靈素(cyclosporine)可使用的濃度有 2 種,一種為 0.1%的濃度(每天一次);另一種為 0.05%的濃度(每天兩次)。8-10
各類治療乾眼症藥物的侷限性和副作用
以下依階段列出常用藥物的使用優先順序與治療目標及其限制性和副作用:3
人工淚液:只能短暫緩解淚膜異常、調節淚液滲透壓和控制發炎反應,但無法徹底解決乾眼症的根本問題。5 使用時需注意,患者若不了解自己的乾眼類型,隨意購買的人工淚液可能效果不佳。或是點到有防腐劑(尤其是 benzalkonium chloride, BAK)的劑型,對眼表更刺激,4 建議有症狀盡速就醫,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
外用皮質類固醇:短期使用可以有效抑制乾眼症的發炎反應,是與人工淚液同為第一線藥物,但副作用為可能會造成眼壓升高與白內障。11,12
環孢靈素:抑制乾眼症發炎反應,副作用比外用皮質類固醇低且可使用的期間更長,副作用為使用時可能會有刺激感。11
藥物治療與其他乾眼症治療方法的結合
乾眼症的成因多元,包括眼瞼炎(blepharitis)、瞼板腺功能障礙等眼部疾病,糖尿病、修格蘭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全身性疾病。環境因素、個人衛生習慣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也都會導致乾眼症發生。因此,治療乾眼症不應僅侷限於藥物治療,還需要結合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善,全面提升眼部健康和淚膜的穩定性。14
乾眼症個人化治療計畫
由於乾眼症有諸多成因,僅依賴人工淚液治療往往效果有限。美國眼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的臨床指引建議,為達到治療效果,必須全面評估並治療所有可能的致病因素,透過即時、合適的診斷,醫師可以依據治療經驗和病人的偏好,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並不是只基於疾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治療方案,還包括定期的評估和追蹤的頻率。15
選擇合適的乾眼症治療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應根據醫師的建議,選擇最適合自己情況的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縮寫對照:AAO,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DES, Asia Dry Eye Society; BAK, benzalkonium chloride; DED, dry eye disease; IPL, intense pulsed light; MG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 Kuo YK, Lin IC, Chien LN, et al. Dry Eye Disease: 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in Taiwan, and its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erits. J Clin Med. 2019;8(8):1227.
- Tsubota K, Yokoi N, Watanabe H, et al. A New Perspective on Dry Eye Classification: Proposal by the Asia Dry Eye Society. Eye Contact Lens. 2020 Jan;46 Suppl 1(1):S2-S13.
- Craig JP, Nelson JD, Azar DT, et al. TFOS DEWS II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 Ocul Surf. 2017;15(4):802-812.
- Semp DA, Beeson D, Sheppard AL, et al. Artificial T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Optom (Auckl). 2023;15:9-27.
- Kim M, Lee Y, Mehra D, Sabater AL, et al. Dry eye: why artificial tears are not always the answer. BMJ Open Ophthalmol. 2021;6(1):e000697
- Hori Y. Secreted Mucins on the Ocular Surfac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8;59(14):DES151-DES156
- Soifer M, Azar NS, Mousa HM, et al. Ocular Surface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SID): A Collective of Systemic Etiologies Which Cause or Amplify Dry Eye Syndrome. Front Med. 2022;9:949202.
- Chan YH, Sun C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pical cyclosporine 0.1% in moderate-to-severe dry eye disease refractory to topical cyclosporine 0.05% regimen. Taiwan J Ophthalmol. 2023;13(1):68-74.
- 宜可利® 1 毫克 /1 毫升眼用乳劑。中文仿單。衛部藥輸字第 027223 號。
- 麗眼達® 眼⽤乳劑 0.05%。中文仿單。衛署藥輸字第 024206 號。
- Messmer EM, Ahmad S, Benitez del Castillo JM, et al. Management of inflammation in dry eye disease: Recommendations from a European panel of experts. Eur. J. Ophthalmol. 2023;33(3):1294-1307.
- 張珮茹、郭正睿、童玟津。乾眼症藥物治療的現在與未來。藥學雜誌電子報。2020 年;36(145)
- Chen J, Qin G, Li L, et al. The Combined Impact of Intense Pulsed Light Combined and 3% Diquafosol Ophthalmic Solution on Evaporative Dry Eye: A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Ophthalmol Ther. 2023;12(6):2959-2971.
- Sheppard J, Shen Lee B, Periman LM. Dry ey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and clinical specialists. Ann Med. 2023;55(1):241-252.
- Akpek EK, Amescua G, Farid M, et al. Dry Eye Syndrome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Ophthalmology. 2019;126(1):28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