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治療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您是否有這些眼睛的不適感呢?
- 眼睛感覺有異物
- 眼睛灼熱
- 害怕強光
- 視力模糊
- 眼睛在吹風時刺痛
- 配戴隱形眼鏡時感到不舒服
這些都是乾眼症常見的症狀。1 在台灣大約每 4 位眼科門診病人中,就有1 人受乾眼症所苦,近年來已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公共衛生問題。2
一旦出現乾眼症狀,建議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以減少症狀與眼睛的損傷。3
乾眼症常見的治療方式及藥物4
當醫師在評估乾眼症時,會全面性考量包含眼睛的症狀、瞼板腺的生理狀態、淚膜脂質的質與量等因素。目前治療乾眼症的共識為「階段式處置」,會依據乾眼症的嚴重程度選擇適合的藥物及其他治療建議。
初期治療:一開始通常使用一些基本且風險低的方法,比如使用人工淚液來補充淚水,或是改善生活習慣和環境。
進階治療: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或是經過初期治療後沒有改善,醫生針對特定的狀況或較嚴重的乾眼症會漸進式的加強治療處置,例如使用刺激淚液分泌的眼藥水或改善眼表發炎的狀況等。
以下根據國際乾眼指引(TFOS DEWS II)分為 4 個階段介紹臨床上常見的乾眼症治療:
第 1 階段
人工淚液:乾眼症常見的一線治療,暫時緩解乾眼症狀。其特性包括使用簡單且方便取得、具有多種配方選擇、安全性佳。5 在選擇人工淚液時須依據每個人的情況挑選適合的類型,例如:
- 越嚴重的乾眼狀況,通常需要較高黏度的人工淚液,然而,高黏度的藥水可能會有視覺模糊、眼睛黏膩的感覺。6
- 瞼板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者,淚液容易蒸發,適合使用含油質的人工淚液。4
生活建議:注意眼瞼清潔、溫熱敷、飲食均衡(尤其是必需脂肪酸)、避免環境或藥物等因素的刺激。4
第 2 階段
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若一天需要使用 4 – 6 次以上的人工淚液,建議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減少防腐劑對眼睛帶來的負擔。4.6
軟膏、保濕護目眼鏡 (moisture chamber goggles) : 應對眼瞼閉合不全者的夜間保濕處置。4
刺激淚液 / 黏蛋白分泌眼藥水:補充淚膜中的水和 / 或黏蛋白,改善淚膜的穩定性,例如:diquafosol。4
類固醇眼藥水(短期使用):緩解乾眼症的發炎情況。4
免疫調節眼藥水: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改善淚液的生成、降低淚液滲透壓,較常使用於中至重度的乾眼症。例如:cyclosporine。4
口服抗生素:某些情況可能會需要使用,目的為減少乾眼症相關的 MGD 和前瞼板炎(anterior blepharitis),有助於維持角膜的光滑性,改善乾眼的狀況。4
門診其他處置:加熱和擠壓瞼板腺、脈衝光治療 MGD。4
第 3 階段
血清眼藥水:其 pH 值、營養成分及維生素等生化特性都與人類淚液相似,能加強角膜上皮傷口的癒合、抑制發炎因子,改善黏液的分泌。4
口服藥物增加淚液分泌:用於免疫疾病治療,如於 Sjögren 氏症候群的乾眼症。4
第 4 階段
此階段的病人通常需要較長期間的類固醇治療,甚至需要手術介入才能緩解乾眼症狀。例如:眼瞼縫合術(tarsorrhaphy)、唾液腺移植、結膜瓣手術(conjunctival surgery)、羊膜移植(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等。4
淚膜包含油層、水層和黏液層,三者各司其職
我們的淚液是如何保護眼睛的?
當我們眨眼時,淚液會均勻地分布在眼球上,這不僅讓眼睛表面平滑且清澈,而健康的淚膜層,能讓光線順利地進入我們的視覺系統,並保護與濕潤角膜。1,7 淚膜主要由三個部分所組成,三者各有其功能:1
眼睛黏液層新觀念9
黏液層的黏蛋白可依性質區分為分泌型黏蛋白和與膜相關的(membrane-associated)黏蛋白,而其中最重要的成分為由結膜杯狀細胞分泌的成膠型(gel-forming)黏蛋白 — MUC5AC。
- 乾眼症患者 MUC5AC 分泌量有所減少
- 而淚液的減少不僅會增加發炎反應,也會連帶造成杯狀細胞減少與 MUC5AC 分泌量的下降。
- 再度強調包含乾眼症在內的眼表疾病(ocular surface diseases),應要發展可以增加黏蛋白表現與分泌的藥物。
改善黏蛋白分泌不足的乾眼症的藥物- Diquafosol:
Diquafosol 是一種 P2Y2 受體活化劑,可刺激結膜上皮細胞分泌淚液,並促進杯狀細胞分泌黏蛋白。
雖然目前對於黏蛋白表現的變化是乾眼症的成因或是結果尚未有定論,但促黏蛋白分泌藥物可作為乾眼症治療選擇。
縮寫對照: MG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What Is Dry Eye? Symptoms, Causes and Treatment. 2023. Available at: https://www.aao.org/eye-health/diseases/what-is-dry-eye. (Accessed in Jan. 2024)
- Kuo YK, Lin IC, Chien LN, et al. Dry Eye Disease: 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in Taiwan, and its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erits. J Clin Med. 2019;8(8):1227.
- Mondal H, Kim HJ, Mohanto N, Jee JP. A Review on Dry Eye Disease Treatment: Recent Progress, Diagnostic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Pharmaceutics. 2023;15(3):990.
- Jones L, Downie LE, Korb D, et al. TFOS DEWS II Management and Therapy Report. Ocul Surf. 2017;15(3):575-628.
- Semp DA, Beeson D, Sheppard AL, Dutta D, Wolffsohn JS. Artificial T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Optom (Auckl). 2023;15:9-27.
- Kim M, Lee Y, Mehra D, Sabater AL, Galor A. Dry eye: why artificial tears are not always the answer. BMJ Open Ophthalmol. 2021;6(1):e000697.
- Willcox MDP, Argüeso P, Georgiev GA, et al. TFOS DEWS II Tear Film Report. Ocul Surf. 2017;15(3):366-403.
- Hodges RR, Dartt DA. Tear Film Mucins: Front Line Defenders of the Ocular Surface; Comparison with Airway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ucins. Exp Eye Res. 2013;117:62-78.
- Hori Y. Secreted Mucins on the Ocular Surface.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18;59(14):DES151-DES156.